重組頻頻失敗的北生藥業,終于在近日撥開云霧見日出,迎來了自去年初恢復上市以來的最好時光。
公司上月初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月底改為定向增發,復牌后股價連續走出八個漲停。但就在上周五,游資卻突然“變臉”:五個營業部席位套現過億元離場,股價也在尾盤封死跌停。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小非或許也參與了當天的減持套現,市場分歧對重組股后勢影響較大,炒作尾聲最具風險。
游資“變臉”
僅兩年以來,北生藥業與尖山光電、羅益生物、德勤股份、郡原地產等多次重組計劃均告失敗。今年4月公司再度停牌。7月初的公告顯示,北生藥業停牌期間曾與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斐訊技術”)籌劃資產重組,原定計劃是收購斐訊技術100%股權,但因交易雙方未能完全達成一致意見而終止。
北生藥業并未作罷,隨即便在7月末推出定增預案。7月29日公告,公司擬向9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44億股,發行價3.65元/股,將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3.5億元。其中,將有2.4億元用于智慧城市研發與運營中心項目,剩余部分用于補充前述業務的營運資金。而此前重組失敗的意向合作方斐訊技術、郡原地產各自的實際控制人顧國平、許廣躍均參與認購。交易完成后,顧國平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新晉控股股東。
重組題材疊加智慧城市概念,使得北生藥業復牌后便遭資金爆炒,在7月29日至8月6日連續7個交易日內“一”字漲停,階段累計成交量僅有343萬股,成交額為2549萬元。8月7日該股盤中開板但仍收于漲停板,當日成交量明顯放大,全天成交量9644.49萬股,成交額則高達8.92億元。局面劇變則發生在上周五8月8日,北生藥業當天盤中低開低走,收于跌停板并領跌大盤。全天成交量5614.65萬股,成交額逾4.8億元。
股價走勢突變和游資出逃不無關系。上周五盤后交易龍虎榜數據顯示,與前期高漲的惜售情緒截然不同,部分游資在7日當天突然轉舵并加速出逃。包括銀河證券北京朝陽門北大街證券營業部在內的5個營業部席位累計出貨10065.11萬元,占全天成交額的11.28%。而上周五當天再遭五個營業部席位套現10636.04萬元,占全天成交額的22.13%。
值得一提的是,8日賣出金額最大前五席位中,有三個營業部席位均在前一日有大舉買入操作記錄,具體涉及中信證券杭州延安路證券營業部、安信證券梅州新中路證券營業部、華泰證券成都蜀金路證券營業部。
有私募人士分析稱,若非涉及利益輸送,游資這種“隔天割肉”行為一般發生在連續漲停尾聲,也多是封板高度見頂期,“目前雖然還有資金繼續進場,但市場分歧已加劇,此類重組股后勢風險將提升。”
小非亦出逃?
多次嘗試推進資本運作,北生藥業的動力及壓力來自于運營不力。公司2009年終因連續虧損而暫停上市,并執行破產重整計劃;2012年受讓郡原地產無償贈與的郡原物業服務100%股權,公司主營業務從傳統醫藥制造業變更為目前的物業管理服務。2013年2月8日,北生藥業在上證所恢復上市交易。
或是多次重組失敗磨盡了市場的耐心,恢復上市后的北生藥業并未獲得資本市場青睞。公開資料顯示,有關公司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是2004年12月由西南證券(600369,股吧)出具,投資建議則是“建議賣出”。而重生后的北生藥業自身表現也缺乏亮點。從2013年2月恢復上市至2014年4月停牌,該股階段累計漲幅僅有6%;階段內高點為5.38元/股,為恢復上市首日時創下。
此次再戰資產重組,北生藥業選擇了押注智慧城市概念。股價在前期資金爆炒中較恢復上市之時早已翻番。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在最近的兩個成交量巨大的交易日內,除游資進出外,已有小非逢高離場。
龍虎榜數據顯示,銀河證券北京朝陽門北大街證券營業部在7月7日、8日分別減持套現4595.88萬元、2150.3萬元。以當天收盤價估算,該席位兩日累計減持約750萬股。若上述減持行為是同一股東的話,該股東累計減持股份已占流通股的1.9%。由于北生藥業并未發布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公告,以截至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所持股份對應的可能性推算,僅有北海騰輝商貿有限公司、吳鳴霄、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有可能完成此次減持。
若減持屬不同股東行為,單次可實現上述減持的股東范圍仍鎖定在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波及廣西北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破產企業財產處置專戶、北京桀亞萊福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周仁瑀三位股東。公告顯示,今年2月10日北生藥業迎1.35億股限售股解禁,惠及前述多位股東。
上述私募人士亦稱,就北生藥業此前業績和股價表現來看,小非逢高出逃實屬正常;該股此輪大漲目前仍由游資推動,估值及市場情緒仍為走勢關鍵,重組能否被長線資金看好還需進一步觀察。